出自:「我教孩子學論語」p.63

 

要善於自我約束

 

原文:

子曰:「以約失之者,鮮矣。」

 

譯解:

孔子說:「能夠約束自已的行為而不犯錯誤的很少啊。」

 

作者的講解:

人和動物在行為上的根本區別,在於人類對自身行為有自覺性。

 

本能是無需學習的。總是直接地、自發地、沒有節制地。

當本能受意識所控制,人類才顯得如此人性化和社會化。

 

例如:對動物來說,排泄是不擇時間、地點和環境的。

一個沒有社會化的幼兒,也會不釋時間、地點,啟動他的排泄本能。

但對於一個正常的成年人,就決不會不擇時間、地點隨意大小便。


 

如果一個人的生物本能,不能受意識和理智的過濾,

那麼他就永遠也不能提升做一個「人」的狀態,

這個人的生命也就只能處於一種低級的動物狀態。

 

只有努力去服從自已的理智,主動地支配自身意志,

去實現即定目標,我們才能經由支配自已,進而去支配世界。

 

古今中外的思想家,都曾提到用理智控制自已,

認為這是做人的基本準則。

 

孔子強調,修已和克已。


古希臘的柏拉圖提出。

「節制是一種秩序,一種對於快樂和慾望的控制。」

亞里士多德說:

「人與動物的區別,正在於置行為於理智」、

「不僅應把戰爭中取得勝利的人看做是勇敢的人,而且也應把

那些對自已的慾望取得勝利的人看做是勇敢的人。」

 


「節制」被定為古希臘的四德 (智、勇、義、節) 之一。

 

從心理的角度來看,自我控制是心理結構中,

最重要的調節機理,也是心理成熟的最高標誌。

 

一位著名作家說:

「要想征服世界,首先要學會控制自已。」

控制自已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因為我們每個人心中永遠存在著理智與感情的鬥爭。

能真正自我約束的人,即使在情緒非常激動時,

也是能夠做到這一點的。

 

自已要戰勝自已的感情,證明自已有控制自已命運的能力。

如果任憑感情支配自已的行動,那便使自已成為感情的奴隸。

一個人,沒有比被自已的感情所奴役更不自由的了。

 

我們的感情大都容易傾向於獲得暫時的滿足,

但是,必須注意的是,那些提供大量暫時性滿足的事,

通常就是對我們的健康、快樂和成功造成長期損害的事情。

 

因此,在追求一種有意義的生活時,

我們應當努力預測自已所從事的事情對將來可能產生的後果。

 

深謀遠慮,總會有益於我們的未來,

面向未來去思考,可以培養正確理解現實的能力。

 

失敗的人,總是有各式各樣的藉口,

實際上是他們不願做出

「付出短期不自在的代價,換取享受長期的更大的報償」的快擇。

 

一個沒有養成自我約束習慣的人,

可能反覆地受同一種誘惑而去做不該做的事,

這種錯誤的後果,甚至嚴重到影響一個人的成敗。

 

成功者,總是約束自已,去做正確的事情;

而不成功的人,總是容忍自已的感情戰勝理智。

 

要具備自我約束的能力,

必須不斷地分析行動可能帶來的長期後果;

同時必須堅持自已的決心和長期的最大利益,不屈不撓地執行。

 

每一個人必須具有自我約束能力,

養成自我約束的習慣,

保持頭腦不受種種雜念的干擾,

在生活中時刻注重自律,

堅持去做正確、有益的事情,

你就會離成功越來越近!


arrow
arrow

    振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