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深呼吸自療法 重點筆記 

~~觀察自已的呼吸

據說是釋迦牟尼曾經做過的「止觀」這個冥想法,

觀察呼吸是其中的重要關鍵,在此介紹其一部份。

 

呼吸器官和心臟、腸胃、肝臟一樣,

都是在無意識下進行著工作。

但呼吸器官也可以藉著自我意識來控制,

這一點和其他的臟器有很大的差別。

 

觀察自已的呼吸的時候,不要有意識地將呼吸拉長。靜靜的感覺。

每一次的呼吸之間,都確認一次:「自已現在正在做什麼?」

慢慢地拉長集中精神的時間。

 

集中意識在呼吸上,但不知不覺思緒還是會轉到其它的事上,

例如:下雨了?衣服要不要去收。

等一下晚餐要煮什麼。之類的事。

 

未曾做過心的訓練的人,

當心中產生「雜念」,是很自然的,不用太過在意。

不妨試著提醒自已:

「一旦注意到雜念出現了,便再重新開始觀察呼吸。」

精神的集中便不會中斷,觀察呼吸的時間應該也會慢慢拉長。

 

或許你會覺得不可思議,僅僅是將意識轉向呼吸,

我們的心便能很自然地沉著下來。

 

觀察呼吸,可以讓自已注意到身體與心的狀態,

日積月累下來便會成為改善狀態的轉機。

就算每天只有10分鐘也好,希望妳可以擁有這樣的時間。

 

 

~~利用呼吸提高集中力與放鬆力

 

放鬆的深度是沒有界限的。

利用呼吸法與鬆弛誘導,可讓自已引領到更深層的放鬆。

 

放鬆狀態時,大腦成為阿法與西塔波等腦波狀態。

此時容易產生靈感、直覺的運作也很好,

有助發揮工作和學習的能力,

也會成為恢復健康與元氣的基礎。

10分鐘的放鬆所獲得的休息程度,幾乎可以抵上 1小時的睡眠。

 

集中精神時無意屏息,

會使得腦部氧氣不足,讓人想要喘口息休息一下。

腦部正需要氧的時候,氧氣卻不足,

又過度使用腦力,使得腦部很快就感到疲倦。

 

 

當你想著「還有明天」的時候,「此時此地」的集中力便會散漫。

打算做「背水一戰」時,無意識就會助一臂之力,這是很重要的。

勉為其難或猶豫不決的時候,

即使是集中力強的人也會變得焦法集中精神。

"調整意願"也是必要的工夫。

 

將心放在「此時此地」,

自古以來便被視為精神統一或修養的基本。

想要提高集中力,

緩緩地吐氣並將精神集中在平常生活的點點滴滴,這就是基本。

 

吃飯時不要邊看電視或報紙,而是將意識放在咀嚼與品嚐上,

注意身心與呼吸不要各自為政。

當稍微集中的時候,盡快調整身體做深呼吸,

不要讓腦部過度疲倦了。

 

同時也要分辨出集中(=依照自已的控制來集中氣)

與執著(=注意力被某件事所吸引,將氣集中在該處)的不同。

 

 

~~和尚長壽是因為「讀經呼吸法」

 

首先是姿勢

 

跪坐,為了不讓骨盆前後左右傾斜,雙腳不要交疊。

兩腳腳趾拇趾並攏,腳背向下貼地,臀部就坐在後腳跟上。

臀部如同往後突出一般,讓脊椎直立於胃盤之上。

 

輕輕地挺胸,下顎稍微收起,頭部伸直,

如同由上往下吊著一般的感覺。

頸部周圍肩膀不要緊張,

兩肩如同向左右兩邊伸展開來一般。

放輕鬆,不使用多餘的使力,

手臂、肩膀、頸部、喉嚨等部位便不會緊張,

而讓聲音能夠容易發出來。

 

再來是呼吸法、發聲法以及意識

 

以鼻快速吸氣(約0.5秒),吐氣則維持一般呼吸的律動 ,

在氣吐盡之前盡可能發聲唸誦出許多文字。

聲音並不是從喉嚨或胸部發出,

而是從腹部底部發出,聲音要讓全身產生共鳴。

 

將自已的意識放在自已所發出的聲音中,

如同化為該聲響一般,響徹全身。

如此進行下去,誦經本身便形成一種精神集中法,

對於氣的學習也有很大的幫助。

 

 

~~江戶時代的暢銷品?白隱禪師的呼吸法

 

佛教的調息法,調身,調息,調心。調息位居核心地位。

 

白隱禪師曾向仙人學習到「內觀密法」:

「練氣,養精,充實人之衛營(能量),長生久視的秘訣。」

簡單地說,培養氣力、精力與體力,充實身心,

便是健康長壽的秘訣。

 

「內觀之法」:「無思、無慮,放輕鬆,熟睡。」

接著是:「在還未進入熟睡狀態時,兩腳併攏,盡情伸直。」

 

打起精神的心,盡情吐氣,臍下丹田用力,讓氣充滿下半身全體,

達到腳底的中心部,同時如同自我暗示一般,

反覆唸誦下面的「內觀之法」。

 

一、我是此氣海丹田、腰腳足心,正是我本來面目,面目有何鼻孔。

二、我是此氣海丹田,正是我本分家鄉,家鄉有何消息。

三、我是此氣海丹田,正是我唯心淨土,淨土有何莊嚴。

四、我是此氣海丹田,正是我已身彌陀,彌陀所說何法。

 

白話的意思如下:

 

一、真正的自已,是這個氣海丹田、腰腳足心當中的自已,

在鼻孔等處找不到真正的自已。

二、真正的我的定,是這個氣海丹田,這才是我的家。

三、自已的這個氣海丹田,才是極樂淨土,

離開這裡到任何他處,沒有莊嚴的淨土。

四、自已的這個氣海丹田,才是完整的自已,

是阿彌陀所在之處,離開這裡便不可能有阿彌陀的說法。

 

總之,「內觀之法」強調的是要將意識放在氣海丹田、腰腳足心,

也就是將氣下沉,便能取得均衡。

同時也強調了將氣(生命能量)集於氣海丹田的重要性。

 

 

~~日本的呼法法,師承天台大師

 

<<天台小止觀>>中所記載,在進入坐禪之前的呼吸法要點。

 

「……吐氣之法,張口將氣放 出,恣意將氣送出,

身體當中的百脈不通之處皆盡放出,思量已隨氣放出。

完全放出之後閉口,由鼻中將清氣吸入。」

 

簡單說明其中的要點如下:

「張開口,將體內遲氣脈的邪氣用力吐出。

心中想著邪氣正走出體內,邪氣便會走出。

氣吐盡之後,將口關閉,接著由鼻子吸取清淨的氣。」

 

天台大師還將吸呼的方式分為四個種類。

「調息約有四個面相。

是為一風、二喘、三氣、四息。

前三者為不調之相,後一者為調和之相。」

 

「風」相,是指空氣進出的聲音聽起來就像是風一樣的呼吸,

因為會發出聲音的呼吸是紊亂的呼吸,所以無去得到心的寧靜。

「喘」相,如字面意思就是 像喘息一般的呼吸。

即使沒有發出聲音,仍是會令人感覺痛苦的呼吸,

心既得不到沉靜,也會產生旁騖之心。

「氣」相,是沒有節奏感且粗慌的呼吸。

一般人平常無意識中所進行的呼吸大概就是這種呼吸。

這種呼吸也是無法讓心獲得沉靜的呼吸。

 

「息」相,引用天台大師的話,

便是:「所謂息之相,不出聲、不打結、不粗糙,

出入綿綿,如存如亡,有助身體安穩,

使心情懷抱愉悅。這就是息之相。」

 

簡單地說,呼吸不發出聲音,亦不頓滯紊亂,

氣息的出入綿綿不絕或如綿絮般柔軟平穩,

察覺不出是否正在呼吸的狀態,這樣便是好的呼吸。

身心都處於安樂平穩的狀態,感覺愉悅的心情由內湧出的狀態。

 

為達到這個「息」相呼吸,

天台大師還進一步說明:「……應依循三法。」

三法如下:

一、下沉使心安和

二、身體放鬆

三、氣由遍身毛孔出入,意念著障礙全無、通暢無阻

 

一、「下」是指丹田,將意識放在丹田來呼吸,

心既會沉靜,呼吸也會調和。

 

二、放鬆,是指解除肩膀與頸部的緊張,下半身處於放鬆的狀態。

 

三、並非只有胸部或腹部活動的肉體上的呼吸法,而是指全身為一體,

氣從所有毛細孔出入一般的呼吸狀態。

 

採取這樣的呼吸方式,心情會非常舒暢,身心都處在安定的狀態。

 

 

我大概分享了此書的三分之二,

還有剩下三分之一,是一些作者自創的呼吸法和體操法,

我就不詳加介紹了~

 

感謝您:)祝大家都能學會良好的呼吸法!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振羽 的頭像
    振羽

    先見之明的預兆

    振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