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類很好!但並非完美。如何食用豆類?
豆類是異黃酮的主要來源,
要想獲得足量的異黃酮,多吃豆類是最佳選擇。
但是,豆類並不完美,含有某些抗營養因數,
不僅不利於人體對養分的的消化吸收,而且有害于健康。
這些抗營養因數,是一些隱藏在豆類中的抑制劑,
可以與胰蛋白或抑凝乳蛋白結合,抑制水解蛋白的活性,
使胃腸消化蛋白質的能力下降。
γ-澱粉抑制劑
使澱粉活性下降,影響人體對碳水化合物的利用效率。
對策:由於抑制劑本身也是蛋白質,加溫便可將其破壞掉,
故豆類食品務必先給予徹底煮熟,
這也是豆製品比豆類消化吸收率高的奧妙所在。
外源凝集素
豆類中含有植物血球凝集素,與某些糖分子有特殊的親和作用。
人體的細胞膜組織一半是碳水化合物,一旦與植物血球凝集素結合,
就會引起細胞的凝集,造成中毒。
對策:凝集素在高溫狀態下可被破壞,
故對付抑制劑的煮熟燒透的辦法同樣適合於凝集素。
植酸
由肌酸與磷組成,是一種有機酸,
在所有種子中都有存在,豆類中含量最高。
它既可與豆類本身所含的鈣、鎂結合,
生成不能為人體吸收的植酸鈣鎂鹽類,
又可在腸道中與其他食物中的鈣結合,
變成不溶性的植酸鈣,導致鈣、鎂等礦物元素的吸收下降。
故長期偏食豆類有導致體內鈣缺乏的可能性。
對策:鋅可破壞植酸,
多吃含鋅的食品有助於消除豆類中的植酸。
寡糖
豆類中含有的產氣化合物,
故吃得過多會造成腸胃脹氣的不良感覺。
對策:與其他食物一樣,吃豆類也應適可而止。
皂角素
具有降低表面張力的作用,
食用後對消化道粘膜有強烈的刺激性。
對策:與對付 γ-澱粉抑制劑相同。
多酚
豆類中的抗營養因數之一,主要存在于種皮之中。
對策:不妨將豆類加工成豆漿、豆腐,去掉種皮,
則可大大減少多酚的含量。
哪些人不宜吃豆類?
豆類及其製品並非人人皆宜,
得了某些疾病者無此口福,宜少吃或不吃。
胃潰瘍:
豆類中尚含有一定量的水蘇糖、棉子糖等低聚糖,
可引起嗝氣、腸鳴、腹脹、腹痛等症狀,
故嚴重胃潰瘍患者最好少吃豆類。
胃炎:
患有急性胃炎和慢性淺表性胃炎者也不宜食用豆製品,
以免刺激胃酸分泌加重病情,或者引起胃腸脹氣。
腎臟疾病:
腎炎、腎功能衰竭或腎臟透析的病人需要低蛋白飲食,
而豆類及其製品富含蛋白質,且非必需氨基酸較多,宜禁食。
腎結石:
豆類中的草酸鹽可與腎中的鈣結合,形成結石。
美國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檢測了十多種豆類食品,
發現每一種中的草酸鹽含量,
都可能給有腎結石病史的人造成問題,故腎結石病人不宜食用。
痛風:
豆類及其製品含嘌呤多,
故痛風病人在急性期要禁食,緩解期也要限量。
急性胰腺炎:
豆類能夠刺激胃液與胰液分泌,加重胰腺炎症,
特別是豆漿,急性胰腺炎病人不可食用。
那麼,這些人如何攝取異黃酮呢?
植物雌激素存在於黃豆類、葛根、穀類、蕃茄、青椒、
馬鈴薯、蘋果、五穀雜糧、牛蒡、苜蓿芽、亞麻仁、香蕉等蔬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