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蔬菜不綠 作者:河名秀郎  這些是簡易的重點筆記!

第四章:種蔬菜也能繁殖嗎? - 關於種子

自已採種子栽種,是比較好的,特別是對於採自然栽培的農家。
目前大多數的農家,栽種的種子,幾乎都是用買的。

但是,市售的種子,幾乎都經過除蟲殺菌處理,
經過消毒,以免發芽前就被鳥啃食,或遭受病蟲害。

所以說,如果清除了農藥和肥料的土壤,
將這樣的種子撒在淨化後的農地,又會招來病蟲害等問題。

農家自行採摘種子,稱為「自家採種」,
藉由一次次自家採種,打造能適應當地環境與農地的種子。
這樣的種子分為「地方種」與「育成品種」。

 

不會繁殖的種子,成為了主流

農家本來都是採集自家的種子,來年繼續播種的,
但後來卻改向種子公司購買種子來種。

這是因為種子公司賣的是基因改造的種子,
這種種子種出來的農產品,比較符合市場的需求。

例如:小黃瓜的原始品種,是一種皮軟的品種,這種小黃瓜、
運送途中比較容易折損,
所以人們研發出一種皮硬的小黃瓜,

皮軟的小黃瓜是比較好吃的,但人們為了
方便性與經濟效益,皮硬的小黃瓜卻成了主流。

 
關於改造種子基因的手法,
而用遺傳基因之父孟德爾的「優性定律」,

基因有分「顯性」&「隱性」二種。
顯性基因會突顯出現,隱性則會隱藏起來。

而 F1 種子,卻會出現隱性特性,
這就是孟德爾的第二定律「分離定律」。
 

然而,用 F1 種子 栽種出來的第二代 F2 種子 來栽種,
卻會長出形狀不一的蔬菜,農家只好每年都花錢買種子。

不過也有農家,咬牙苦撐經歷 F2、F3、F4,
耐心採種八年,成功培育出形狀統一的育成品種。

 
不會繁殖的種子,又以美國研發的「遺傳利用限制技術」最有名。

這種技術的研發目的,在於讓種子絕育,也就是只能收成一季,
猶如讓種子自殺般操作遺傳基因,
讓種子發芽的瞬間產生毒素,無法發芽。
這麼一來,農家便無法自家採種,
不得不持續向種子公司購買。

目前 F1種子 已成市場主流,
基因改造的食品越來越多了。

 

基因改造是什樣的技術?

就是藉由植入活細胞或生物體新的遺傳基因,
促進或抑制潛在遺傳基因,轉換成另一種新形態的技術。

例如,從  具有能防蟲害的毒素微生物  抽取基因,
植入馬鈴薯、大豆等的基因裡,讓農作物不畏蟲害。

又如,抽取高溫一百度以上也殺不死的細菌基因,
植入農作物中,研發出高溫地區也能生長的農作物。

自然界絕不可能發生這般人為操作的事。

如果這些基改的植物,開花後的花粉隨風飄散各處,
讓遠處的花草也受粉後,這樣整個植物世界,會變得如何呢?

 
其實便宜的商品,大多都有使用基因改造的原物料,
就算再怎麼小心,也有可能不知情的吃下肚。

在日本,如果該商品使用的基因改造原物料不超過5%,
就可以在商品上標示「非基因改造」,很多消費者被蒙在鼓裡。

如果不清楚基因改造是怎麼一回事,
也要有「拒吃這種東西」的意識。

作者認識,基因改造作物,之所以有增無減,
歸因於消費者不了解實情,貪便宜而買,沒有意識到危險性。

如果身為消費者的我們,不重視這個問題,
繼續抱持著無所謂的態度,情況將更惡化。

人家不是常說,唯有弄清楚才能思考下一步該如何做,不是嗎?

 

品種改良

有一種口感扎實的米,
是將種子浸泡於化學培養液中,接受紫外線的曝曬,
以人工方式,提升米的甜度與扎實度。
 

無籽水果的誕生

農家為了栽種出無子水果,
會在開花階段浸泡兩次一種叫做 "激勃素" 的植物荷爾蒙。

一般植物受粉後,雌蕊中的植物荷爾蒙會開始活躍,
產生各種酵素作用,結出果實,長出種子。

但浸泡荷爾蒙的植物,誤以為已經完成授粉、受精過程,
以至於結出來的果實是無籽的。

然而像是無籽葡萄,廣受消費者歡迎,
農家也就樂得繼續生產下去。

但這些都是違背自然的事情,無奈現實如此。

 

持續採種,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種子是有生命的,唯有自家採種才能回復原本樣貌。

只要在淨化過的土壤,反覆的栽培、採種,
就能清除種子裡的毒素,也就不用購買種子了。

F1 種子 的遺傳基因很弱,
所以隔年不可能長出形狀一樣的農作物。

有農家採摘形狀比較相近的幾種蔬菜的種子來栽培,
徹底清除種子裡的肥毒,讓種子適應農地
經過八年反覆採種,培育出具有本地風味,自成招牌的品種。

千葉的高橋先生他們,
一開始用一種名叫「馬入」的三寸黃蘿蔔,
自家採種20年,
成功培育出具有當地特色的品種,紅蘿蔔有柿子般的香甜,
形狀還從三寸變成橘色五寸紅蘿蔔,被譽為「有果味的紅蘿蔔」。
 

採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確保農地乾燥之外,
溫度管理也是件相當費神的事。高溫多雨的地方並不適合採種。

剛開始進行採種十分辛苦,因為蔬菜的性質還不穩定,
往往得到的報酬遠不及付出的。

即使如此,作者還是力勸農家盡可能自家採種。
唯有持續自家採種,才能讓種子適應農地,產生相輔相成的效果。
就像高橋先生他們一樣,成功栽培出招牌紅蘿蔔。
 

日本本來有稱為「京蔬菜」、
「加賀蔬菜」和「難波蔬菜」等的地方特產蔬菜。
但這些算是本地種的蔬菜,卻越來越少。

本來農作物受產地的土質、氣候…等因素影響,味道都會不同,
適合當地栽培的品種,會孕育出屬於當地特有的味道。

農家藉由反覆採種,栽培出適合當地的蔬菜,
讓餐桌上的料理變得更豐富,我們才會更有口福。

 

第四章完,未完待續… 感謝您河名秀郎先生 ^_^  2013-12-19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振羽 的頭像
    振羽

    先見之明的預兆

    振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