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賴喇嘛教你認識自我」重點筆記(上)
版主前言:我覺得這是值得一看的書,
能讓我們的思想,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開啟多方面的思考,
進而思考「我」到底是什麼?「世界的一切」又是什麼?
本書一開始是「序」,描述著達賴喇嘛對全球世界的看法。
他說「如果二十世紀是流血的世紀,
那麼二十一世紀應該是對話的世紀。」
他希望「不只對自已所愛之人要慈悲安忍,
對敵人更要如此。這是對我們道德力量的考驗。」
序主要在說,希望這個世界能充滿愛與歡愉 : )
~請讓我們開始來一堂哲學課吧~
我將把每一章節的精華重點指出,
在我自認不太好懂的地方,用我的認知解釋一下。
整體上,可能會有種斷斷續續的感覺,還請見諒^^~~
開始之前要先說~~有不懂的地方,就放著!別執著!
把能懂的地方學起來就好了!不懂的,有一天會懂的 。
總共有六大章節
第一部 正見的需要
第二部 如何根除無明
第三部 駕御止觀的力量
第四部 如何不再自我欺騙
第五部 人與事是如何真正的存在
第六部 以正見深化慈愛
~來吧~~請讓我們開始吧~
1第一章:
「為了成功培養「正見」,
你首先需要把「無明」指認出來。」
☆正見:我不太會解釋…應該就是正向的認知。
☆無明:不是指缺乏知識,而是指對事物本質的主動誤解。
1第二章:
「我們的感官導致無明的產生,
對眼、耳、鼻、舌、身五根而言,
其「對境」似乎都是本來就自已存在那裡。
由於「對境」呈現出此種扭曲的訊息,
心識就認可了事物被"過度誇大"的狀態。
佛教徒稱這種接受虛假表象而不加拒斥的心為「無明」,
無明的心不會質問「表象的顯現」是否正確,
只會接受事物顯現的樣子皆為真。」
當「對境」牽扯到我們自身時,
我們就會強調「對境」與我們的關連,
當下會說這是「我的身體」「我的東西」「我的朋友」…
我們誇大對境的吸引力,
忽略了它的缺陷和壞處,
變成以為此對境有助於我們得到快樂而「愛執」它。
☆對境:這似忽是一種現象、表象的意思
☆愛執:似忽是一種執著的愛。
愛執的相反為利它:利益它人。
1第三章:
「如果你缺乏了解自已和所有事物 真實存在狀態的正見。
那麼你連要怎麼從輪迴中得到解脫都不知道,
更沒能力去除此障礙。」
「了悟無我是停止輪迴之道:
聖天:『當於境中見無我,輪迴種子被摧破』」」
「看待對境的三種方式:
.視「對境」是具有自性的存在,這就是無明的態度。
.視「對境」是不具有自性的存在。這就是正見的態度。
.視「對境」不具有自性或無自性的存在。」
☆自性:擁有自我的意識,獨立而生的…大概是這個意思…
2第四章
「龍樹菩薩:有長就有短,不依自性存。
這種相對論就是佛教徒所說的-
所有的現象都是緣起的,而非獨立而生的。」
「最近,一位精神治療師告訴我,當我們產生憤怒時,
憤怒對象百分之九十的醜惡面來自於我們自已的誇大,
這和佛教有關煩惱如何生起的說法非常相似。」
「慈悲也會涉入強烈的情感,甚至使你掉下同情之淚,
但這並非誇大所致,而是真切心所引發。」
「緣起的觀點在確保你了解事件全貌上真的非常有幫助。」
「綠起也談到了包含無常法和恆常法的所有現象,
都依其自身的部份而存在的事實。」
☆無常和恆常是相反的概念。
「分子物理學家相信,
如果有更先進的設備,最小的分子還能在被打散成更小的部份。」
一個東西是由其部份所組成,
所以這個東西,才可以又和其它東西組合成另一種東西。
「檢視意識
想一下心識中最短的剎那。
如果這個剎那沒有開始、中間和結束,
它就無法和其他剎那結合成意識連續體。
檢查空間
空間也有組成的部份,
像東方、西方之間的連結。」
2第五章
「龍樹菩樹:
相依相侍而生的現象,
並非和其所依賴而生的東西是同一的,
而且非本來就和它不同,
因為,
並非是一無所有的不存在,
也並非本來就是那樣的存在。」
相依相待,一個很重要的概念,
到後面都還會說到。
我有挑簡單的句子來說,
看不懂,還是先放著,往下看再說。
「存在是依賴於概念性而有的,
這是緣起的最微妙意義。
(現今物理學家發現到,
現象並不客觀的存在於自身,
而是存在於觀者涉入的脈絡中。)」
( 要我解釋這幾句話,我會這樣說,
我在自身之中是找不到的,
我存在於,你看我的時候的思想中。
我存在於,我看我自已時候的思想當中。)
「這意謂「我」是找不到的,
但這事實不是說「我」是不存在的 ,
如果說我不存在,那就很笨了。
我們必須說,
「我」是依於思想而產生的,
無法以別的方式認定「我」。」
「空性並不是指什麼都沒有
人與事都存在是毫無疑問的,
問題是他們以何種方式存在。」
「依自身而真實存在的東西在被分析時,
應該會變得愈來愈明確,但事實完全相反。」
「在分析後找不到真實的存在,
這項事實只是告訴我們,
事物不以顯現在我們感官和思想上那樣的方式而存在。」
「緣起本身就成為現象無自性
但並非就是虛無斷滅見的一個很清楚的理由」
☆虛無斷滅見:應該就是完全的不存在。
2第六章
「在「相依相待」的脈絡下,才有損益,
無常的現象才能作用(才不 只是想像的虛構事物),
而且業力及其後果才會是合情合理而實際可行的」
這部份…我也是似懂非懂…所以我也不知怎麼說@@
「錯覺的相似性
透過分析工作的使用,
你找不到從此生轉世到來生的生命,
但這不表示轉世投胎完全不存在。
儘管「作者、所作行為和所作對象,三者是獨立自主的」
這種想法經不起分析。
然而,
健康的及不健康的行動都會在心識上留下印記,
在今生或來世成熟而產生果報。」
「分析後,不代表他們都不存在,
而是說他們不以自力存在,
他們的存在是由於其他因素。
像這樣,
不能以自力而存在就是說依他而存在。」
2第七章
「反省「對境」如何是緣起的-
依於因緣而生、
依於組成的部份而生
及依於思想而生等,
對克服以對境、以自身而存在的錯覺有很大的助益。」
「空性不是拒斥所有現象的存在,
而是說沒有「自性有」的存在。」
在錯誤的虛構中,矛盾是完全可行的;
例如:一個年輕人變老,一個無知的人變博古通今的學者。
如果一顆樹是自我衍生的,那環境的改變也就無法影響它。
夏天葉果繁茂,冬天受環境影響而失去。
所有的東西都可能是虛假的,
而真實的東西就必須「如其所如」。
因為人與事都缺乏以自身建立的真實性,
所以都會被條件影響,而且可以轉變」
( 在易經中,變易有三種:「漸變、突變、不變」,
漸變:一般事物;突變:例如死亡;不變:宇宙真理,
佛學的概念,"或許"是指:不變的事物,才是自性有吧。)
心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本身天生沒有自性就是空性。
空性是色自身的本質,其最終的特徵。
版主:大家可能會有認同與不認同的地方,
都沒有關係的,能多了解一些不同的看法,是有所助益的 : )
待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