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深呼吸自療法 重點筆記 

 

瑜珈稱氣為「普拉納」,指的是讓所有的東西生存的能量。

生存的力量,賦予生存力量的存在。

來自外部的生存力量(梵),存在於內部的生存力量(我)。

 

氣,大致分為「天之氣」、「人之氣」、「地之氣」。

 

天之氣:透過呼吸法。

人之氣:透過學習法。

地之氣:透過飲食法。

 

將三種氣分別吸收並加以活用。

 

 

活著的人(=有在呼吸的人),

如果逐漸沒有了呼吸,當天之氣不再進出身體時,就是死亡。

 

另外,不吃食物的話,雖不會馬上死,

但時間一久也會餓死。食物就是地之氣。

 

人之氣。人是在人群中出生,

在人與人之間被養育成人的。環境與教育,

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影響,

人可以變得堅強,變得有活力,並且生出幹勁。

這些都是人之氣,也是學習的意思。

 

當你可以自覺自已是被「賦予生存」的時候,

要如何才能不浪費這種生存的力量並且加以活用,

這個課題就會變得非常重要。

 

 

~~第三章「了解呼吸法」

 

~~呼吸法的基本首重吐氣

 

多數的人最初接獨到的呼吸法,可能就是「深呼吸」。

正如同「呼.吸」這兩個字所寫的一樣,

實際上,呼吸應該是先吐氣(呼),然後才是吸氣。

 

「以吐氣,為中心來呼吸」請務必記得,

這個原則非常重要,亦是所有呼吸法的基本。

 

「吐」與「吸」,是收縮與擴張的節奏,

是自古以來所說的陰陽的節奏。

 

也可認為,這是宇宙的根本力量「向心力」與「離心力」,

體現在生物身上的現象。

 

「吐氣」與「吸氣」的差別越大,

進出的空氣量就越多,生命力也就越加旺盛。

 

紮實地練習吐氣,橫隔膜或腹肌等呼吸肌肉群,

便會強力地收縮,以獲得鍛練。

 

 

~~聯繫外呼吸與內呼吸的重要血液

 

外呼吸:肺與外界之間進行的氧氣與二氧化碳的交換。

 

內呼吸:進入肺的氧氣,被吸收到血液中,

通過動脈輸送到各組識細胞,

在細胞階段進行的氧與二氧化碳的交換。

 

外呼吸不完全的話,內呼吸也會變得不完全。

即使在氧氣不足的情況下,細胞也必須工作,

所以便會產生不完全燃燒、不完全排泄,

這會使細胞變得虛弱,並提早老化。

 

氧氣不足的細包,會造成癌症之類疾病的源頭。

現代人三大死亡原因:惡性腫瘤、腦血管疾病、心臟病。

這些都是血液無法將充足的氧氣運送到細胞,

導致內呼吸不完全所造成的結果,

這樣的看法也是可以成立的。

 

為了活絡內呼吸,必先讓外呼吸活絡。

但如果有貧血的問題or血液循環欠佳,

就算肺活量十足,也無法活絡內呼吸。

也就是說,血液的質、量與循環,都是重要的關鍵。

 

對血液影響最大的,就是食物與心。

自古以來的說法「食物會成為血、成為肉」,

腸道吸收營養的過程,同時也是血液材料的吸收,

食物對血液而言也是相當重要的。

 

肉吃太多,血液會濃稠,進而使血管阻塞。

穀類為主,納豆、豆腐等植物性為副食蛋白質來源,

比較不會對消化、吸收、中和、排泄等過程產生障礙。

 

有了良質血液、練習呼吸法,這些還不能說十分充足。

要促進血液循環,運動是必須的。

 

但是運動也要看運動方式。

有時候會因運動身體的方式有所偏頗,

而造成身體的疼痛,這些都需要特別的留意。

 

作者覺得,走路運動比跑步運動好。

因為對大多數人來說,走路是比較沒有負擔的運動。

另外,正如同「腳是第二心臟」的說法一樣,

腳部後側的肌肉與血管的伸縮運動,會幫助血液的回流,

也就是說,走路會讓血液的回流更加良好。

 

縱使這些都做到了,但也還不夠充分。

作者再此,向各位推薦瑜伽的動作。

瑜伽並非所謂的運動,

而是一邊維持不容易做到的姿勢與動作,

一邊持續進行深呼吸與集中意識。

將瑜伽視為呼吸法,是比較恰當的。

 

這樣的方式,可讓停滯的氣,開始活動。

淤塞的血液也才能開始流動,

這樣血液循環才會獲得真正的改善。

此外,在做一般運動時,

不會運動到的部份的氣,也會因此開始活動,

血液與淋巴液也會開始跟著流動。

 

~~笑是呼氣,哭是吸氣

 

在武術或者運動中做翻轉動作時,

大聲「哈」地吐氣來做的話,就比較不會受傷。

 

關於氣的上下移動,亦即「重心的往上與往下」,

吸氣時,重心往上、吐氣時重心往下移動。

例如柔道,當對手開始吸氣、正在吸氣時,比較容易對他進攻;

相反的,當對手打算進攻而強力吐氣時,則比較不易下手。

簡單地說,吸氣會產生破綻。

 

像是在眾人面前演講,

因為氣上升而使得頭腦一片空白的話,

不妨一邊大力吐氣,讓氣下沉,並盡快冷靜下來。

 

哭泣時,會很自然地出現「嗚、嗚、嗚」偏重吸氣的情形,

笑的時候,則很自然地出現「哈、哈、哈」偏重吐氣的情形。

即使沒什麼有趣的事,特意地做「哈、哈、哈」的動作,

笑的感情便會從內部湧出。

 

除了吐氣與吸氣外,還有屏息(保留息)。

屏息有,吸氣然後停止氣息,以及吐氣之後停止氣息兩種。

 

當我們下定決心的時候,通常會說「好」、「恩」等,

同時吸氣然後停止氣息,這會很自然地將力量集中在腹部。

想在噪音中聽取細微聲音的時候,會很自然地吸氣然後靜止。

 

吸氣然後停止氣息,有集中注意力,

將自已的力量統一集合起來的作用。

這在瑜伽稱為「保留息」,相當受到重視,因為這會喚起生命力。

 

保留息並非將氣停止在胸部,

而是將吸進的氣約吐出一半,剩下的氣則穩穩地下降到腹部。

此時下腹部會微微突出,同時肛門緊縮。

 

傳統的瑜伽:「以吸氣1,保留息4,吐氣2 的比例來練習。」

 

這樣的呼吸比例,

被認為可以讓生理與心理的機能都達到最高度的運作。

 

 

吸氣與呼氣對身心的影響

 

   肌肉   自律神經   感覺   重心   心理狀態   感情 
 吸氣    緊張  自律神經   興奮振作   上升   興奮   哭泣
 呼氣  鬆弛  副交感神經   鎮靜緩和   下降   沉著   笑 

 

 

 

~~完全呼吸法引領出呼吸的能力

 

完全呼吸法(全體呼吸法)

意義在於讓人體的呼吸能力完全發揮,將氣做最大幅度的活用。

 

橫膈膜將大幅度的上下運動,

肋骨可以前後、左右、上下均達到最大的拆張與收縮,

讓肺部的上、中、下各角落都充滿空氣。

 

完全呼吸法有吸氣、保留息、吐氣三個階段。

保留息是在吸氣之後保留氣息。最初只維持數秒的保留息,

隨著不斷地練習,便可以慢慢做到不壓迫肺部也能達到較長的保留息。

 

~~釋迦的開悟:呼吸法多於苦行

 

據說釋迦自29歲出家至35歲開悟的期間,

大致進行了「禪定(冥想)」與「苦行」兩種修行方式。

 

曾向阿拉拉.卡拉瑪學習「無所有處定」的禪定,

之後跟武達卡.拉瑪普達,修行「非想非非想處定」的禪定法,

然後釋迦對兩者的看法是:

「無法達到自已所追求的涅盤。」所以離開了

 

之後釋迦和修行的夥伴一起在「苦行林」的地方,挑戰各種苦行。

包括:烈日下冥想、酷寒中裸身行走、斷食、停止呼吸等等…

其結果卻是:「因苦行而變成皮包骨的纖弱狀態,

但並不能因此得到解脫,是無謂的修行。」

 

無謂的苦行,雖然不會帶來「開悟」,

卻讓釋迦在呼吸法當中,發現了當時從來沒有人注意到的價值。

 

在<雜阿含經>能找到這樣的記載,

「我的弟子們啊,我在這三個月裡思考入出息,有許多的收護。

如實認知了入息、出息、長短息等各種的氣息。

因之我從粗略的思惟更往前推進一步,進入了更細微的思惟。」

 

…(待續)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振羽 的頭像
    振羽

    先見之明的預兆

    振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