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是簡單的重點筆記,與大家分享~
13、幸福的良藥
並不是健康者的幸福感較高,相反地,
是 幸福的人會變得更健康。
生活滿意度,基於四種因素:
幸福感、寂寞、興趣、生活水準。
滿意度高的人會比較長壽,也較少自殺。
放眼歷史,人們一直努力想得到幸福與內心安寧,
卻不知道原來 幸福對健康是有好處的。如今已證實。
正向的心理健康:
擁有享受自已與自已生活的能力,
尊敬、需要及愛他人的能力,
營造並維持良好人際關係的能力。
這些能力不會自行發展出來,而是需要學習、培育的。
正向心理健康,
需要在社會上各個不同領域加以建立、維持 並提升。
如果現在不這麼做,就意味著未來世代將背負這個職責。
從小就該啟動生理及心理健康的預防措施,
並培育每個人能得到幸福的能力。
14、健康因子的影響
影響瑞典人的幸福程度,按重要性的先後排序為:
最高:人際關係(伴侶、家康生活、性生活)
高:健康(生理和心理健康)
中:休閒(和朋友交往,休閒活動)
低:生活水準(工作、經濟)
如果是一些重傷、重病的患者,
他們的幸福感大多都很低,
醫療措施如果能增加病患的幸福感和滿意度,
就能大幅提升臨床療效。
協助病患體會出生命意義,
可以找些目標讓他們達成。
15、打開幸福的藏寶箱
一項驚人而引人注目的研究結論:
金錢不大能夠讓人感到幸福,
而且用物質所獲得的幸福感很快就會消失。
經濟心理學:
人們並不會想 理性地把自已的利潤最大化,
反而偏好透過利他的行為,
例如:慈善捐獻、擔任志工… 得到幸福感。
心理學:
幸福感其實來自於
令人滿足、充滿關愛的人際關係、
可靠又可信賴的好友、享受生命的歡愉能力,
以及 與社會息息相關而且有意義的工作。
書中的建議:
努力培養持久的親密關係,
投注心力維持這段關係的穩定度。
努力經營友誼,彼此分享痛苦與快樂、
一起開懷大笑、互相支持打氣。
享受日常生活中的歡愉,欣賞大大小小的事物。
找一個不一定能讓你致富但薪資不錯的工作,
這職位除了讓你承擔責任之外,也能讓你擁有自主權。
簡言之,就是找一個對自已和社會都有意義的工作。
小節:
.別自以為能用錢買到幸福,
用錢買來的幸福很快就會消失。
.投注心力經營人際關係和友誼,並享受這些關係。
.找一個對自已和社會都很有意義的工作。
16、關於幸福的勸誡
人們很容易就能適應各種境遇,包括財富或殘疾。
財富也和健康一樣:身無分文會導致悲慘,
但擁有財富或任何我們所渴望的,卻無法能保證帶來幸福。
把親密的人際關係視為優先事項,
和真正關心你的人建立緊密的友誼,
當你有困難時他們也能幫助你。
(如果沒有朋友,就算再有錢也無法幸福
若想讓感情歷久彌新,就要下定決心表現出充滿愛的行為。
幸福的人們,往往能全神貫注地執行具有挑戰性的任務。
昂貴的休閒方式(例如坐在遊艇上)所帶來美好感受,
往往低於園藝、從事社交 或手工藝。
幸福快樂的人會覺得對自已的生命握有主控權。
一般人往往容易高估自已
一天內能完成的事務,而導致挫折感;
但也常常會低估自已能在一年內所完成的成果,
因為每天只看得到些微的進展。
刻意的表現,能讓心情更幸福快樂。
刻意抬頭挺胸、刻意微笑,就能感到更幸福。
融入那些情緒,就能引發相同的情緒。
有氧運動 能紓解 憂鬱及焦慮,提升健康和活力。
睡眠不足,會導致疲勞、警覺性變低,鬱鬱寡歡。
幸福快樂的人們不但過著活力十足的生活,
也不忘留些時間讓自已透過睡眠和獨處而煥然一新。
注意自已以外的事物,伸出援手協助需要幫助的人。
幸福感會使人更樂於助人,做好事能讓人心情好上加好。
有信仰的人,往往能比一般人感到更幸福。
撰寫感恩日記,
每天停下腳步回顧生命中的正向層面,
健康、朋友、親人、自由、教育、
感官感覺、自然環境…等等。會體驗到更高的幸福感。
小節:
.以親密關係為優先,而非功成名就。
發揮自已的才能,掌控時間。
.微笑。肢體活動和睡眠都要足夠。
…未完待續 出自:和全世界一起幸福 2016-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