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的重點筆記 

 

「中」是不偏不倚、無過與不及,恰到好處之意,

「庸」是平常而永恆。

 

中庸是儒家談「形而上學」,最基本、最有系統的書。

 

(我>>「形而上學」,好像在哪裡有聽過類似的話…對了…

「上行,下效。存乎中,形於外。」-翡翠石板(約西元前3000年)

 

翡翠石板上的這段文字,縱使我把秘密看過很多次,還是不了解。

 

看過中庸以後,我才了解。

「存乎中」,應該就是,存在於內心之中,

「形於外」,應該就是,展現於形體之外。

整個個意思,應該就是,妳的思想會創造出一切。

「存在於內心之中,將展現於形體之外」

--

 

中庸的重點分享,我盡可能用簡單容易的方法喔^^

 

程子說:「不偏叫做中,不變叫做庸;

中,是天下的正路,庸,是一定的道理。」

 

這本書起初只說一個道理,

中間散開為萬事,最後又合為一個道理。

舒展開來可以充塞整個宇宙,掩捲起來可以藏在最隱密的地方。

 

善於讀書的人,仔細探討,玩味,

便能得此中的道理,那麼,一世用它也用不完的了。」

--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上天賦於人的氣稟叫做性,

順著本性去做叫做道,

修道就是教化。

 

君子在人看不到的地方也要警戒謹慎,

在人聽不到的地方也常惶恐畏懼。

沒有比隱暗處更顯現的,也沒有比細微處更顯著的,

所以君子在獨處時特別謹慎。

 

喜怒哀樂的情感,

在沒有發動前,叫做中;

如果情感發出後,都合乎節度,叫做和。

中,是天下事物自然的本體;

和,是天下人人共行的道路。

 

中是本體,和是應用,能夠完全達到中和的地步,

天地便可安居正位,萬物便可順遂生長了。

--

 

「中和」與「中庸」的差異,

前人認為,就性情上而言,叫做「中和」,

就德行而言,則叫做「中庸」。

--

 

孔子說:「中庸之道之所以不能實行,我已經知道原因了!

智者賢者失在太過,愚者不肖者失在不及,

有才智的人做過份了,沒有才智的人卻又做不到。

就好像人們每天飲水吃飯,但真正能品嚐滋味的人,郤非常之少。」

--

 

聰明的人都會知道中庸之道的好處,

但當面臨問題時,卻往往不能遵循實行,

知道道理而不能力行,不能算是真知。

--

 

得到一件好的道理時,

該懇切的把握在心裡,再也不肯失掉。

 

見到至善之境,把握住這一至善之理,

心就能安定下來,於是便能妄念不生。

 

《第八章》

子曰:「回之為人也,擇乎中庸,得一善,

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注釋:

。回:孔子弟子顏回,名淵

。拳拳服膺:拳拳,謹慎奉持的樣子。膺,胸也。

將好的道理,謹慎奉持在心胸,守著不喪失。

 

白話:

顏回的做人,能夠擇取中庸的道理。

他得到一件好的道理時,就懇切的把握在心裡,再也不肯失掉了。

 

作者:

見到至善之境,把握住這一個至善之理,

心就能安定下來,於是便能妄念不生。

--

 

能做到,盡已之心、推已及人,就離中庸之道不遠了。

 

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凡是別人加之於已身,而自已不願意的,也不要加之於別人身上。

 

君子要,以已之心,推已及人;

以責人之心,反責自已,就能盡道了。

--

 

君子守道安分,無論在什麼地位都是自得的。

就所處的地位,去做應該做的事,不做本分以外的事。

 

處在富貴的地位,就做富貴地位應該做的事,

處在貧賤的地位,就做貧賤地位應該做的事,

處在夷狄的地位,就做夷狄地位應該做的事。

 

任何地方就是最好的地方;任何時間就是最好的時間。

君子不論何時何地,都能安然自得,做他本分的事。

--

 

有仁德的君子必定樂天知命,才能順應自然而不憂。

--

 

君子做人的道理,就像走遠路必從近處起步;

就像登高中必從低處爬起一樣。

 

詩經上說:「妻子兒女感情和睦,兄弟感情投和,

使你的家庭和順,使你的妻子快樂。」

 

孔子贊歎說:「這樣,他的父母一定也順心樂意了阿!」

--

 

心中存有對鬼神虔敬之心,然就不敢胡做非為,心中不起妄念。

 

…(待續)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振羽 的頭像
    振羽

    先見之明的預兆

    振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